美空照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就是一個網絡用語,指的是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照......
2023-03-0177
東風61導彈是中國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東風-61導彈采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可達1.1萬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第一代中程彈道導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導彈采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可攜帶多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超過1.1萬公里,打擊精度高達10米。
1、地空導彈 :
中國的地空導彈有紅旗-1、紅旗-2、紅旗-3、紅旗-7、紅旗-61、KS-1、紅纓、前衛等等不同型號。
2、空空導彈
中國的空空導彈有霹靂-1、霹靂-2、霹靂-3、霹靂-5、霹靂-7、霹靂-9、霹靂-10等等導彈。這些空空導彈多數在射程上屬于近空視域內的空中格斗型導彈,只有霹靂-9和霹靂-10是中程空空導彈。
3、地地導彈
中國的地地導彈主要是地對地的地地導彈、巡航導彈、以及地對地的反坦克導彈。
導彈(英語:Missile)是一種攜帶戰斗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的飛行器。有翼導彈作為一個整體直接攻擊目標,彈道導彈飛行到預定高度和位置后彈體與彈頭分離,由彈頭執行攻擊目標的任務。
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斗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藥、常規裝藥、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沖。其中裝普通炸藥的稱為常規導彈;裝核彈的稱核導彈。洲際彈道導彈還是核三位一體的中堅一極。
導彈是一種可以指定攻擊目標,或能追蹤目標動向的飛行武器。在導彈的制導的分類上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訊號傳送媒體的不同,如:有線制導、雷達制導、紅外線制導、雷射制導、電視制導等。
另外一種分類是導彈的制導方式的不同,如:慣性制導、乘波制導、主動雷達制導和指揮至瞄準線制導等。
雖然發射載具是導彈分類的一項原則,不過同一種導彈往往可以在簡單的改裝下自不同的載具上發射,因此許多導彈往往會在不同的類別當中重復出現。譬如說魚叉反艦導彈可以自潛艇、水面艦艇與飛機上發射,因此她會分別出現在潛射反艦導彈、艦射反艦導彈以及空射反艦導彈當中。
反艦導彈有 :鷹擊系列 空空導彈:霹靂系列 潛射導彈:巨浪1,2 地空導彈:紅旗系列 艦空導彈:海紅旗系列
彈道導彈有: 東風5,東風11,東風15,東風21,東風31 巡航導彈:紅鳥系列,長劍系列,東海系列
90年代中期那場臺海危機,直接成為后來三軍現代化建設的起點和催化劑,美國雙航母編隊挾海灣戰爭余威而來,直接將我們堵在家門口無力反擊。信息戰、電子戰,不對稱戰爭通通擺在我們面前,有些是聞所未聞有些則是力不從心,雖然我們一直強調首戰即終戰。但時隔26年之后不禁要問,當年如果沖突不可避免會不會是海灣戰爭翻版,假設換成今天的我們又將有幾成勝算?
90年代美軍實力
海灣戰爭爆冷門,信息化時代改寫戰爭模式,中蘇法裝備未能發揮作用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在美英主導的多國部隊立體多維打擊下,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一敗涂地。冷戰時期崇尚鋼鐵洪流暴力對決,反正人多武器多就能排名前面,伊拉克也這么認為因此就有了用最高科技裝備打二戰水準的兩伊戰爭。面對多國部隊顯然伊拉克還沒從“人海戰術”中清醒過來,原有的鋼鐵洪流戰術在海灣戰爭中完全被顛覆,聯軍已經從機械化進入信息化時代。以最新一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新模式,耗時42天以空襲完成對伊軍有生力量的殲滅任務,然后以100個小時地面戰收尾擊潰伊拉克百萬大軍。
B-52戰略轟炸機
世界各國包括美英在內,戰前預想中將陷入地面戰爭泥潭,然后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并沒有出現。比如美國戰前預測傷亡總數將高達15000人,甚至事先已經備好1.5萬個裝尸袋,另外還在海灣地區及戰地醫院準備了46000多張病床,空軍事先得到的預估標準是10%傷亡率。在地面戰發起之后,還準備了220多架醫療救援直升機,1000多輛戰地救護車,C-130運輸機也已經準備好每天出動30架次以上運送傷員。
最后實際傷亡數字低到難以置信,聯軍只有146人陣亡、467人受傷,其中還有35人死于友軍誤傷。多維精確打擊已經應用到極致,這給觀戰各國以極大震撼,以往空軍打輔助已經變成戰場主力,誰也想不到單純依靠空軍就能打垮一個區域強國。在空中預警機、電子戰飛機、遠程超視距等武器加持下,地面部隊完全就是去接收戰俘,在非接觸式空襲下損失慘重的伊軍早就喪失作戰信心。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EA-6B“徘徊者”戰子戰飛機
F-14“雄貓”戰斗機
美軍擬定了相當周密的行動計劃,以F-117隱形戰機先行攻擊電網、雷達,以及通訊設施等重要節點,同時輔以“戰斧”巡航導彈跟進精確打擊。戰前伊拉克花費巨資由法國人設計,綜合大量蘇制武器為一體的KARI戰略防空系統,在這種非接觸式精確打擊下很快就陷入癱瘓,空中還有大量反輻射導彈隨時對敢開機目標點射,戰前信心滿滿的防空力量立刻失去作用,有限的高炮等對空盲射效果可想而知。
這種打法不僅全球各國為之驚訝,解放軍同樣看得汗流浹背和預先判斷相去甚遠,戰前伊拉克裝備了中蘇法大量武器裝備,在這種場景下卻沒能發揮出應用作用。比如蘇制米格-29戰斗機、T-72主戰坦克,法制幻影F1戰斗機、“羅蘭特”防空導彈,以及從中國進口的100多架7戰斗機、轟-6轟炸機,以及3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等??雌饋硌b備數量驚人,但這些武器裝備和美軍面對面作戰的機會都沒有,在高強度精確空襲下不是被炸毀,就是先挖坑埋入沙漠或飛到伊朗避難。
F-117A“夜鷹”攻擊機
EA-6B電子戰飛機
F-14”雄貓“戰斗機
對比同期中伊軍事力量,在常規武器范圍我們裝備水平比伊軍還要低,更不用討論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在這場信息化戰爭下,美軍更是利用電視轉播方式,在全世界面前秀了一波硬實力,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了還是無計可施。進入反思如果換成我們來應對聯軍這種攻擊方式,以更加落后的裝備水平是否可以打得更好,以往強調的軍民意志在強大武器裝備下是不是能發揮作用。各種因素表明這種高新技術條件下的不對稱作戰,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基本無力抵抗,在強大危機壓力下同樣加快了我軍現代化軍事變革。
伊拉克幻影F1戰斗機
實力對比懸殊,打不過美軍也拼不過對岸
將視角從海灣戰爭拉回到臺海,1996年東南沿海三軍聯合大演習,演習場上硝煙彌漫炮聲隆隆,兩岸多方眾多兵力聚集在狹小的海峽中勢如水火。正如一個火藥桶扔根火柴就能引爆,更重要的是當年三軍裝備水平全面落伍,和美軍相比完全是跨代差距,面對雙航母戰斗群除了核武已經沒有可匹敵裝備。雖然最終這場演習由于諸多因素而安全落地,但是臺海形勢并不會因時間推遲而緩解,類似這種危機還有可能再度發生,那么如果嚴峻形勢再次到來我們能有幾成勝算?
先來一組簡單粗暴的對比,下面是中美90年代空軍機群照片,很明顯美軍已經進入隱形時代,我們還以殲-8二代機充當主力。如果認真看殲-8里隊伍里還有機頭進氣白天型,實力上的差距過大,如何利用現有裝備獲勝是個天大的難題,可以這么說以當時的裝備水平打不過美軍也拼不過對岸。
F-117A“夜鷹”攻擊機機群
殲-8戰斗機機群
那年三軍正處于青黃不接階段,大量武器還停留在70-80年代水平,如果以美式標準落后世界先進水平30年也算正常。96臺海危機以制空權為例,美軍預計用2個聯隊140多架戰機就可以輕松奪取臺海制空權,確實他們出動的正是兩艘核動力航母,艦載機總數近200架剛好符合需要。配套機型全球領先,包括F-14“雄貓”戰斗機、F/A-18“大黃蜂”戰斗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以及E-2“鷹眼”預警機等,特別是EA-6B電子戰飛機我們曾多次吃過它的虧,沿海雷達經常被干擾到滿屏雪花。
那年F-14“雄貓”也處于實力頂端,可變后掠翼布局加AIM-54“不死鳥”超遠程導彈,在空中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支援下幾乎指哪打哪。就算是同級對手也害怕,更何況對超視距作戰還很陌生的解放軍,而且臺海之中不僅包括美軍雙航母,還包括對岸最高光時期的臺空軍。
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F-14“雄貓”戰斗機
F-14“雄貓”戰斗機
當年臺軍有引以為豪的自研三代IDF戰斗機,性能相當于美制F-16A/B Block15水平,另外還有大量經過改進升級的F-5、F-104戰斗機。配套射程60公里的天劍二號中距彈,再加上已經到手的E-2T空中預警機顛覆性優勢,雖然已經下單采購的F-16及幻影還沒有到貨,但就是這種裝備水準也可以做到單向戰場透明。E-2T有能力在狹小的海峽之中發揮優勢,全面掌握戰區空情并組織起有效攔截,在大量地空導彈、艦空導彈配合下,完全有能力改寫制空優勢左右戰局。
相比之下,當年空軍雖然表面上裝備了高達3000多架各式戰機規模喜人,但盤點之后就笑不出來了。因為這些戰機絕大多數是一、二代機型,最先進的只有24架蘇-27,另外還有570架殲-7、130架殲-8,以及數千架殲-5、殲-6、轟-5、轟-6、強-5等老式戰機??罩袡C群腿短航電差的特點相當顯著,能夠發射中距彈的只有蘇-27戰斗機,還有個位數經過改裝的殲-8(配套20枚數量有限的意大利“阿斯派德”中距彈)。正是由于制空能力太弱,后來才有了“中距突破”這個戰術戰法,以殲-6甚至殲-7作為無人機群引誘對方開火,等雙方大機群接近到足夠范圍再由殲-8發射PL-8進行近距格斗,以數量換質量特別無奈的選擇。
IDF戰斗機
殲-7E戰斗機
殲-8II戰斗機
空中搞不定海上情況更糟糕,受限于技術和資金壓力,長期以“空潛快”為主力裝備,同樣表面看裝備數量局部占優,但高技術兵種不是比拼數量而且質量。海軍裝備了大量老舊驅護艦艇,當時跟現代化還有點關聯的只有一艘052型“哈爾濱”號驅逐艦,屬于中西方蜜月期引進各種技術的組裝貨。另外還有四艘噸位偏小的053H2G型護衛艦相對較新,然后就是大量性能更老舊的051型驅逐艦,以及053H1型護衛艦、各種魚雷艇等。
總體而言排水量從最高的4000多噸,到幾十噸之間應有盡有,但和美軍相比還不及航母編隊一個零頭。戰艦過于落伍防空靠高炮、反潛靠火箭、反艦靠海鷹,大量裝備雙25毫米、雙37毫米火炮,相對高級一點只有法制“海響尾蛇”防空導彈,以及紅旗-61防空導彈。這種防空導彈射程僅有10-12公里,只能勉強提供有限的點對點防空,至于區域防空想想就算了。而且反艦還在大量使用落伍的“海鷹”系列,性能相對更強的“鷹擊-8”也才剛剛開始列裝,感覺比火炮驅護艦時代強不到哪去。
052型“哈爾濱號”驅逐艦
053H2型“黃石”號護衛艦
051驅逐艦發射“海鷹”反艦導彈
不僅和美艦零頭相比有差距,就算和對岸比也是毫無優勢,此時對岸剛開始換裝二代艦,但原有一些老舊驅護艦在改進升級后性能比051型還要強。而且防空導彈也是標配。甚至還有10多艘驅護艦配備了“標準”1型防空導彈(射程40公里),以及“雄風2”反艦導彈(射程80公里到改進后的120公里),如果把剛剛裝備入役的“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加入,防空反艦反潛全面都占據優勢。就算將數量占據優勢,但性能并不如意的潛艇投入戰場,在小海峽中面對體系反潛也毫無勝算。
“標準”防空導彈
035型常規潛艇
制空制海全面不敵,雖然陸軍我們素質一流但連登岸的機會都很小,當年可用大型登陸艦艇有限。勉強能湊夠數量一次可投送兵力不過一個旅,后期還得征用民船運送,而且對陸火力壓制不足甚至出現陸炮上艦的操作。就算能夠上岸考慮到損失也剩不下多少兵力,而且熟悉的五對輪56式坦克為主力,另外主力裝備還是69式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63式兩棲坦克/裝甲車等。
此時對岸裝備500多輛準三代(先進火控系統)M48H“勇虎”坦克,另外還有AH-1W“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以及M-109自行火炮等。雖然總體數量較少但質量高,而且擁有專用武直,對于缺少野戰防空能力的登陸裝甲部隊來說風險太大,關鍵能上岸的裝備規模也不會大。因此當年能派上用場進行威懾的只有東風-15,以及緊急時刻出海的戰略核潛艇,在東風和巨浪兩大支柱威懾下美軍才選擇退讓。
59式中型坦克
登陸作戰
東風-15彈道導彈
戰略核潛艇
從無力還手到局部占優,臺海危機如若再臨勝算遠超五成
當年想要達到目標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以往有分析指出就算運氣很好,以數量拼質量將陸軍送上岸,最好的結果也是五五開。多年之后以現在的標準進行衡量,三軍經過跨越式發展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對岸經過黃金發展期已經在走下坡路。90年代中期,對岸經濟總量是我們的45%,到現在已經降至約5%的水平,經濟不給力武器裝備的研制購買就很吃力。
比如90年代,對岸揮金如土陸續購買了150架F-16A/B、60架幻影2000戰斗機,另外還有配套的960枚“米卡”中程空空導彈,480枚“魔術”近距空空導彈。很顯然當時經過爆發式增長直接成為空優實力派,但多年之后經濟不給力實力隨著裝備老化而下降,這些年為了求平安又開始抱大腿的大采購。包括購買66架F-16C/D BLK70(F-16V)批次戰斗機,以及升級現有141架F-16A/B到V型,再加上配套最新型AIM-9X“響尾蛇”近距格斗彈、AIM-120D中程空對空導彈構成絕對主力,自詡能壓制殲-10甚至對抗殲-20。
F-16V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
除了制空主力F-16之外,還購買了P-3C反潛巡邏機、AAV-7兩棲突擊車、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UH-60M“黑鷹”直升機等。相比之下海軍沒什么長進,大型驅護艦艇變化沒多大,只不過增購一些二手“佩里”級護衛艦等,稍小一些的導彈艇可以自行制造多少省點錢。這幾年還考慮自行制造潛艇,直白點就是為了抱美國大腿,花點錢讓對方找路子真的能不能成功誰知道。
最后的防線陸軍裝備也不容樂觀,主力裝備和多年前相比基本沒變化,還在用M48H“勇虎”坦克。另外還包括M-109式155毫米自行火炮,M-113“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M-41型輕型坦克,以及“云豹”裝甲車等。這些裝備都算是老面孔,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雷霆2000火箭炮,這種多管發箭炮配套MK45型火箭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5公里,如果隱蔽部署對于登陸作戰的灘頭部隊來說是個隱患。
另外還有MQ-9“收割者”無人機、"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SLAM-ER精確防區外打擊導彈、F-16新型偵察吊艙,以及陸基“魚叉”反艦導彈等。這些裝備看起來都很高大上,但能不能發揮作用取決于有無制空權,很顯然今天的海峽上空實力已經互換,何況這些裝備基本都是外購,戰時損失絕對難以迅速補充,而且還相當耗費資金不是誰都用得起。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AAV-7兩棲突擊車
“海馬斯”火箭炮
這些年解放軍發展神速,空軍已經大量裝備了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隱形戰斗機,從規模到質量都達到世界前三。有著成體系電子戰飛機、預警機,以及配套PL-15等超視距導彈加持,連美軍看了都頭大更何況對岸花高價買的裝備更是尷尬,至少在制空權這方面完全不用過多考慮,和對岸相比已經不在一個檔次。
另外當年以東風-15封鎖機場和打擊重點目標,現在不用這么浪費,在射程200公里也叫“火箭炮”的遠火支持下。完全可以跨海精確打擊,甚至可以一坑多彈保證不浪費,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對準目標火力覆蓋就完事。成本方面肯定比彈道導彈劃算,而且對岸天天演習的公路起降毫無意外,在制空權壓制下通過一輪火力覆蓋還能起飛的戰機不多,就算有些漏網之魚也可以輕松拿下。
殲-16戰斗機
殲-20外掛效果圖
遠火
海軍這些年下的餃子最多,以前湊個登陸艦都不齊,現在以071型兩棲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為代表,基本可以保證戰役投送需要。而且還有豐富的055型、052C/D型、054型驅護逐艦艇保駕護航,已經不再是海鷹反艦、火炮防空時代,長了刺的驅護艦隊可以建立起區域防空網以及遠程反艦、對地火力支援網。
登島上岸還有眾多無人軍團,比如無人破障艇、無人察打一體機、無人戰車等,配合登陸后的裝甲雄師實力可觀。而且地面裝甲力量可以得到空中及時支援,包括武直-10、武直-19開道,以及空中殲-16等及時火力打擊,如果沒有外部力量介入一周時間都不用。當然考慮到美日等介入的可能性,東風快遞及戰略核潛艇還得承擔起拒止介入,以及戰略威懾雙重重任。以現在的三軍實力來看,在第一島鏈范圍內我們占據優勢,臺海危機如果再次來臨勝算肯定遠超五成。
071船塢登陸艦
075型兩棲攻擊艦
武直-10直升機
052D發射鷹擊反艦導彈
結語
時隔多年可以這么理解,當年技不發人被全面壓制,后來摸著鷹醬過河走捷徑,幾乎以美為師開始進行深化變革。在武器裝備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時,包括指揮、作戰模式都向實戰化轉變,承平已久缺少實戰歷練的和平之師,經過30多年鍛造終于成為虎狼之師。隨著不斷入役的先進武器裝備,再加上永不褪色時刻保持的優秀傳統戰斗意志,如果臺海危機再度來臨,首戰即終戰在完全不對稱壓制下勝算幾成只是個數字。
殲-20戰斗機
相關文章
unidnbay是什么牌子?“unidnbay”是一個來自英國的時尚品牌,創立于2013年,主要生產女裝、休閑服飾、運動服飾等產品。它的設計風格簡約大...
2023-03-011
心有不甘歌詞中唱到:“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边@句話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2:我的女人是條狗?!边@句話就是出自張柏芝之...
2023-03-011
魯班的原名是什么?“魯班”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叫“魯班”?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哪些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本文目錄一覽...
2023-03-010